4.1 道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的关键点
4.1.1 选择摊铺施工设备
此次道路工程需要使用多种施工设备,规范合理地进行机械化施工,以保证路面质量符合规范要求。选 择 摊 铺 施 工 设 备 时 ,应 综 合 考 虑 设 备 的 类 型 、技术规格、维护成本、环保性能以及品牌信誉等因素,在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还需要考虑长期使用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具体而言:其一,应根据施工的具体需求,考虑所需摊铺的宽度和厚度,选择能够满 足 施 工 要 求 的 摊 铺 机( 见 图 1);其 二 ,应 关 注 摊 铺机的技术规格,如发动机功率、液压系统的效率等,以确保其能够高效 、稳定地完成大面积的摊铺作业;其三,应考虑设备的操作难度,操作简单、反应灵活的设备更易于学习和使用,能够缩短工期;其四,应选择节能环保的摊铺机,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其五,应选择知名品牌的摊铺机,其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

4.1.2 沥青路面摊铺施工准备
考 虑 该 项 目 沥 青 路 面 摊 铺 施 工 存 在 诸 多 不 确 定因素,可能受其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应做好施工准备工作[1]。其一,技术交底。组织开展现场技术交底,由技术人员详细讲解道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技术方案,着重说明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施工人员的认知水平,确保其规范、合理地进行路面摊铺施工。其二,原材料检查。在选用原 材 料 之 际 ,需 要 安 排 专 业 质 检 人 员 进 行 原 材 料 验收,对其质量 、性能 、型号等进行检查,以保证所选用的原材料符合标准要求,可应用于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之中。其三,做好防雨准备。施工负责人还需要关注天气变化情况,若降雨概率较大,则需要准备防雨物资,采取适当的防雨措施。其四,人员培训。人员培训的关键在于确保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1.3 道路沥青摊铺施工
根据此次道路工程建设要求 ,采用 1 台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在摊铺机的起步阶段,即最初的 50m 内采用基准线法控制摊铺,以确保摊铺的精确度和一致性。需要对铺筑厚度和横坡进行细致调整,以满足工程要求;同时,对自动找平梁进行校正,以确保其准确性 和 稳 定 性 。 当 摊 铺 机 行 驶 超 过 50m 后 则 改 变 控 制方法,采用找平梁法控制摊铺,以提高摊铺的平整度和均匀性。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摊铺厚度和横坡,以确保摊铺效果;还要采用二次加热的方式对熨平板进 行 预 热 ,以 保 证 其 在 工 作 过 程 中 的 稳 定 性 和 耐 用性 。 同 时 ,配 置 至 少 5 辆 运 料 车 ,使 之 按 照 一 定 的 顺序排列,等待装载物料。运料车需始终保持在摊铺机前 方 20~30cm 处 卸 料 ,以 保 证 物 料 能 够 顺 利 卸 入 摊铺机,同时避免因为距离过近而造成摊铺机受损。此外,需由专门人员负责跟踪检测高程 、横坡和厚度等关键参数,并及时校核与调整,确保所摊铺路面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2]。
在 摊 铺 机 的 行 驶 过 程 中 ,注 意 将 其 速 度 控 制 在2~3m/min 之间,以便与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相匹配,确保两者能够协同工作,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同时需注意匀速前进,避免因速度变化导致摊铺不均匀。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控制在 110℃~130℃之间,以确保混 合 料 具 有 良 好 的 流 动 性 和 可 塑 性 ,有 利 于 摊 铺 成型;禁止摊铺温度超过 165℃,否则可能导致混合料性能下降,影响最终的路面质量。
4.2 道路沥青路面碾压施工的关键点
4.2.1 路面碾压施工要求
为 了 达 到 理 想 的 压 实 效 果 ,现 场 应 严 格 遵 循“ 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规范合理地进行施工。
首先,“紧跟”原则要求压路机必须紧密跟随摊铺机的作业进度。一旦摊铺机完成一段距离的摊铺作业,压路机应立即跟进,对新铺设的路面进行初步压实。以确保在沥青混合料温度尚未降低、处于较好可塑状态时进行碾压。
其次,“慢压”原则强调在碾压过程中采用较慢的速度。较慢的速度有助于压路机更均匀地施加压力,从而避免因速度过快而导致的局部压实不足或过度压实等问题[3]。
再次,“高频”原则指的是在碾压过程中采用高频率的振动模式。高频振动能够更有效地激发路面材料内部的颗粒运动,促进颗粒间的相互嵌挤和密实排列,从而提高路面的压实度;同时高频振动还有助于消除路面中的空气空隙,减少后期可能出现的开裂 、起皮等路面病害。
最后,“低幅”原则则要求在碾压过程中控制振动幅度在较低水平。低幅振动可以避免对路面造成过大的冲击和破坏,同时确保振动能量更加集中地作用于路面材料上,提高压实质量。
4.2.2 沥青路面碾压施工
沥青路面碾压施工( 见图 2)包含三个阶段 ,分别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主要内容如下:
(1)初压
初压阶段应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进行施工,并将其 速 度 控 制 在 1.5~2km/h 之 间 ,以 确 保 压 实 效 果 。
碾压施工应从断面较低的一侧开始,逐步向较高的一侧 进 行 ,以 保 证 路 面 的 平 整 度 和 压 实 度 符 合 标 准 要求。此外,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种类 、压路机 、气温 、层厚等因素进行试压,以确定合理的碾压温度(见表 1)。此次初压施工中将碾压温度控制在 120℃ 以上 ,使沥青的黏度适中,既能保证压实效果,又能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沥青老化、变质。
(2)复压
复压阶段应选用振动压路机进行作业,反复碾压4 遍,以确保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在操作振动压路机时注意控制其运行速度在 4~5km/h 之间,以保证路面压实的均匀性和效率。控制沥青混合料温度在 90℃以上,使其黏性降低,更容易被压实;同时也能更好地与骨料结合,形成稳定的路面结构。如果温度过低,可能影响沥青的压实效果,甚至导致路面出现龟裂现象[4]。
(3)终压
终压阶段使用轻型钢轮压路机进行 1 遍静压 ,以消除钢轮留下的轮迹;控制行驶速度在 2~3km/h 之间;同时注意在沥青温度降至 70℃之前完成作业,以确保最佳的压实效果。当碾压工作全部完成后,相关验收人员应使用核子仪对现场路面沥青层进行压实度测试,判断压实施工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5]。

4.3 道路沥青路面验收
在开展验收工作的过程中,相关检测人员应该严格遵循检测作业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若发现沥青路面摊铺碾压质量问题,应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并加以妥善解决。具体而言,在施工前期,需要对沥青原材料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密度以及配合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在施工期间及施工后期,检测人员可应用钻芯法或核子密度仪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以提升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采用钻孔或刨挖的方式测量面层的厚度,以确保路面结构的强度;使用弯沉仪检测路面弯沉值,以保证路面的整体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应用 3m 直尺、塞尺或测平仪连续量测路面平整度,以保障道路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此外,还需要检查路面表面是否平坦 、坚固,无枯焦 、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并确保路面与路缘石 、平石及其他建筑物接顺 ,无积水现象等。总而言之,道路沥青路面验收包括多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确保路面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使用标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