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交能融合擘画交通强国建设新图景
2025年05月27日   阅读量:1649

交能融合是推动交通运输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强调,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近期,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多维度明确了交能融合的具体路径,为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系统性的行动指南。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中央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简称中交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当好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者,前瞻谋划、科学布局交能融合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注入强劲绿色动能,彰显央企使命担当。

一、勇立潮头先行先试,打造交能融合标杆典范

近年来,中交集团高质量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实施,真抓实干,敢为人先,形成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成果,获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突出单位。交能融合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方向,是交通运输和能源两大基础性领域破圈跨界衍生的新业态。中交集团抢抓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坚持“交通为体、能源为用”的理念,勇立潮头做行业标杆。

一是强化战略引领,深化融合布局。立足“大交通”主责主业,将清洁能源纳入企业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相继成立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碳资产管理和交易中心、绿色智慧未来交通研发中心。围绕交通基础设施碳资产开发、零碳交通等前沿方向,系统开展低碳技术储备与产业化布局,以绿色理念创新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二是统筹场景资源,完善顶层设计。全面整合内部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投资运营资源,综合评估用能需求和建设条件,制定行业首个企业级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指导意见。内部资源全部开发后,可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沿线新能源装机容量超100万千瓦,预计每年生产绿电10亿度,降低碳排放100万吨。截至目前已建成并网装机容量近10万千瓦,装机规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三是打造示范标杆,输出中交经验。聚焦高速公路服务区、边坡、隧道出入口等典型场景,总结形成标准化的交能融合实施范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成功推动承平高速公路雾灵山服务区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项目”,榆佳高速公路源网荷储微电网项目入选中国公路学会2024年全国交能融合创新示范案例。

二、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交能融合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交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加强交通与能源衔接互动,以原创性技术推动交通运输场景下的能源绿色化。一是强化技术攻关,夯实应用根基。打造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采用“揭榜挂帅制”“赛马制”等机制,成功攻克高速公路整线光伏开发、公路能源自洽、高速公路微电网等技术瓶颈,奠定了交能融合规模化应用的坚实基础。二是健全标准体系,筑牢规范支撑。构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建立75项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37项团体标准和65项企业标准。率先发布公路、水运等领域碳排放测算企业标准及定额,制定绿色低碳设计施工指南,填补行业空白。开展7项交能融合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联合行业单位共同编制了《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建设技术指南》《高速公路光伏发电工程建设指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智慧运维管理指南》等国内首批交能融合标准,构建覆盖设计、建设、运维、验收全流程的标准体系,推动交能融合产业规范化发展。三是搭建信息平台,打通数据链接。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交能融合智慧运维平台。平台具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分析与决策能力,可实时监测能源生产、传输、消耗及交通系统运行状态,通过智能算法对能源和交通系统进行统一调控,提升协同运行效率。

三、凝聚多方互促互进,构建交能融合产业生态

发展交能融合是培育形成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交能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依托。中交集团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整合社会资源,着力构建完整而有韧性的交能融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一是创立协同平台,汇聚发展合力。联合交通运输、能源、电气等领域41家企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全国交能融合产学研联盟,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平台。成功联合主办2024全国交能融合技术创新发展大会,通过共享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促成多项技术合作与产业对接,推动形成跨界协作新格局。二是创新合作模式,激发产业活力。针对交通枢纽等核心用能场景,引入能源托管、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通过绿电供应、节能诊断、设备改造等一体化服务,建立效益分享机制,实现完整商业闭环。发挥投资引领作用,深度耦合绿色金融,积极探索应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碳金融工具,为交能融合项目提供全周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联动。三是培育产业生态,强化赋能效应。组建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交通运输行业率先成立专业化的产业平台,着力打造交能融合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平台股权,推动中交光伏引入能源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以股权为纽带增强交通运输行业与能源行业的联系。打造完整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联合攻关、场景共享、标准共研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难题,推动交能融合从单一项目实践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跃升,实现“以交带能、以能促交”的生态赋能效应。

四、突破边界全融全通,推动交能融合纵深跃升

随着交能融合不断深化,交通与能源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将带动形成万亿级的大市场。中交集团持续推进交能融合向纵深发展,打破领域、周期与地域的常规边界,加速交能融合实现全方位突破。

一是推动全领域布局,构建多维融合场景。加大绿色能源供给,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水平提升。在公路领域,开发广连高速公路全线光伏,打造国内单一交通运输场景最高新能源装机规模项目;在水运领域,推动电力、绿醇、绿氢等清洁能源在工程船舶上的应用研究;在机场领域,开发武汉天河机场光伏项目,探索机场分布式能源供给新模式;在轨道交通领域,以天津地铁3号线为试点,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电气化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领域,在连云港等地建设城市级充换电网络,运用V2G、虚拟电厂等技术实现城市交通智慧化供能;在封闭交通场景,推动湖北蕲春、广东阳江、重庆等地砂石矿山开展“风光柴储多能互补+重卡充换电网络”建设。

二是推动全周期贯通,实施一体化开发。将能源融合理念贯穿交通工程全生命周期,以承平高速公路为试点,创新性先行构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的“三同步”机制,成功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从“能源消耗端”向“能源创造端”的跨越式转型,形成了提供交通与能源一体化融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是推动全球化拓展,输出中国融合方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和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交集团在国际化进程中始终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将持续挖掘国内交能融合经验与海外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推动中国标准、产品、技术和模式“走出去”,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交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切实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高质量推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形成交通运输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实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持续贡献中交力量。


气动球阀 卡套球阀 卡套式球阀 中网涂料 中网沥青 中网信息 熊猫网 中网生活 中网建材 中国牛涂网 中网机械 中网化工 美美日记 中网体坛 中网机器人 中网橡胶 中网塑料 中网玻璃 中网盈科信息网 中网互联资讯网 ok资讯网 工具信息网 中网资讯 好力百信息网 合亚嗒资讯网 行业资讯在线 IT信息网 考腾资讯网 美得意网 ok信息网 QQ行业资讯网 深圳资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沥青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邮箱:23341571@qq.com,客服QQ:23341571